热点要闻

【喜迎党代会 争创“双一流”】翻译学院:拓宽国际视野 深化内涵建设 创新跨越发展

学校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翻译学院牢牢把握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建设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人才队伍为支撑,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开创学院事业发展的新境界,推动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外语学科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党建责任,凸显翻译专业特色亮点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翻译学院党委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行动纲领,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强化党建责任,加强“三型”党组织建设,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及党建工作实际,努力打造“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基层党建格局。完成省级党建课题1项、校级党建课题2项,党支部创新活动方案5项,发表党建论文2篇,获山东省高校工委党建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学院党委积极推进专题教育,加强作风和廉政建设,促进学院全面发展。各支部开展的专题教育活动规定动作严格规范,自选动作特色亮点凸显。陆续开展了“一站到底”党的知识竞赛、“榜样的力量”主题党日活动,先后举办了“青春扬译”走进泗水第一书记村暑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跟随习大大,带你看世界,翻译新天地”、学“习”进课堂等系列活动。先后荣获学校“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4人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深化教学改革,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院本着“高起点、高目标、高要求、高效率”的工作宗旨,秉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深挖内涵、强化特色、提高质量、注重创新”的专业外语、翻译、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原则,立足学科发展实际,继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完善人才队伍结构,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实现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新突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作,探索多元化的复合应用型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在完善“外语+专业”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培养德才兼备、具有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较丰富的外汉语言与文学知识、较高的人文修养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专业外语人才。2010年以来共培养本科生3817名,研究生325名,三年平均就业率83%,考研率33%,专八通过率62.71%。荣获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第六届齐鲁创业大赛一等奖、第三届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山东区一等奖等各类国家级和省市级奖励200余项。

加强队伍建设,构筑一流科研创新团队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构筑一流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学院先后培养、引进博士18人,另有6人在国内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学院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学院现有一线教师60余人,其中教授5人,博导3人,“1361”人才3人。另外,我院还聘请社会兼职教授30余名,外籍特聘教授1名,形成了学历层次、年龄结构都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在团队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2016年学院从211和985高校分别引进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方向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2人,组建了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两个实验语言学研究团队,筹建“语言与脑科学研究中心”,重点建设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以及翻译的跨学科研究等四个研究方向。力图打造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学科和研究平台。

强化实验室建设,保障教学科研稳步提升

学院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和使用,设有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翻译实验教学中心(下设2个同传实验室、2个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以及国际商务实训中心。目前,学院拟在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两个实验室基础上建设校级重点实验室,为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创造条件。通过不断完善实验室建设,科研创新、实验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和同声传译实验室的支持下,学院在北京如文思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和中译语通科技(青岛)有限公司等语言服务机构设有实习基地,不断加强本科生和研究生实习实践合作,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其中英语笔译翻译硕士年翻译量达30-130万字/人。实验室建设及其应用效果在省内外高校居于领先地位。通过实验室的不断建设,促进学院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近年来,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中华学术外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课题6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国家留学基金委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省社科规划课题8项、高校教学改革课题3项、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课题3项、软科学课题1项,国际合作研究课题4项,其他横向合作课题4项。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4项,厅级奖10余项。

坚持开放办学,拓宽学院国际化视野

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大学生海外留学基金,并与企业合作设立学院留学基金,配合学校职能部门,不断提升海外合作办学的层次、规模,提出了“为每一位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一次海外留学或研修机会”的口号,加大国际化联合培养力度,拓展国际化联合培养的渠道和方式,组织学生分批次赴海外参加交换生项目、研究生论文研修项目、带薪实习项目、短期访学项目、海外就业项目、海外研究生预科项目、寒暑期海外名校游学项目等,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提高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五年来共安排学生交流学习、带薪实习等活动共计500余人次。学院拟在学校新出台的鼓励海外交流合作的相关政策指导下,充分利用国际优势教育资源,积极与国际交流处对接,输送优秀教师出国访问学习,并加强已有的日本论文写作基地和韩国论文写作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展和推进海外高校的本升研、研升博项目。

凝心聚力谋发展,“十三五”期间展宏图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构建一体化交互式开放办学模式,积极拓展国际化联合培养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优势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应用型国际化外语人才;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培育优良师资队伍,打造省内一流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创造高水平学术成果和优质教学质量;实施“文化立院”战略,强化优势,凝聚特色,建设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学科专业;加强软硬件建设,注重管理创新,为学院超常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核心工作是着力构筑“六个平台”,全面推动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外语学科办学水平:(1)抓好现有2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即大数据下的云翻译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构筑产学研一体化平台;(2)引进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学科带头人,组建两个科研团队,筹建语言与脑科学研究中心(或研究院),构筑高端学科和研究平台;(3)筹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路径,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4)在原翻译研究所的基础上筹建高级翻译研究中心,研究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以及计算机辅助翻译等学术新动态,为延揽翻译领域理论和实践高端人才搭建平台;(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筑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6)加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构筑党政管理服务平台。

总之,学院将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倡导复合应用型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本科生教育,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逐步把翻译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语言服务类学院。

(来源:翻译学院   编辑:宣传部新闻中心   责编:李文振)